新聞資訊
NEWS
|
以城市體檢推動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时间:2025-01-08 【转载】 城市體檢工作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會議要求,通過綜合評價城市發展建設狀況、有針對性制定對策措施,優化城市發展目標、補齊城市建設短板、解決“城市病”問題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整體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品質提升,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的重要抓手。2024年,廣州市再次入選全國城市體檢樣本城市,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全力推進城市體檢工作,在工作組織、制度建設、技術方法等方面持續探索。 高位推動 成立廣州市城市體檢工作領導小組。由市長擔任組長,分管副市長擔任副組長,辦公室(以下簡稱“城檢辦”)設在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各區相應成立區級城市體檢工作領導小組。市主要負責人高度重視,市委書記多次就城市體檢工作作出批示,強調城市體檢是大事,要持之以恒地做好。市長在市政府常務會議上聽取城市體檢工作匯報,提出將城市體檢成果納入城市更新的相關規劃計劃和任務清單中,作為實施民生實事項目、制訂城建工作計劃的重要依據等具體要求。廣州市貫徹“以區為主,市區聯動”“體檢—提升—再體檢—再提升”的工作模式,2020年起,實現11個區級城市體檢全覆蓋,構建了市、區、鎮(街道)和社區聯動的四級網絡,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常態化推進城市體檢工作。 組建城市體檢技術服務工作組與專家庫。落實市級財政支持,擇優選取專業技術服務團隊,在城檢辦的指導下負責技術統籌。建立廣州市城市體檢評估專家庫,多次召開城市體檢工作專家研討會、專家論證會,聽取“城市體檢觀察員”(市民代表)的意見建議。近年來,城檢辦累計召開部門協調會議20余次,部署和培訓會議20余次,現場調研30余次,專家研討60余次。 建章立制 不斷推進城市體檢的制度化建設。2021年,將“以區為主、市區聯動”的城市體檢工作機制納入市“十四五”規劃綱要。制定并印發了廣州市城市體檢評估工作規定,明確城市體檢評估主體、原則、范圍、內容與方式。在《廣州市城中村改造條例》中明確開展城中村專項體檢評估的要求。2024年城市體檢工作方案新增開展城中村等專項體檢。探索建立“綜合體檢+專項體檢”相結合、城市體檢與城市更新一體化推進的頂層設計。印發廣州市城市體檢工作技術指南,在部省指南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城市體檢工作流程、技術方法,為全市和各區城市體檢工作開展提供指引。 不斷推進城市體檢的信息化建設。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治理導向,不斷優化城市體檢指標體系。以2024年為例,廣州市以住房城鄉建設部的61項指標為基礎,將城市體檢指標分為市級(城區維度)、區級(城區維度)、街鎮級(街區維度)、社區級(社區、小區、住房維度)4個層級,形成了“83+50+14+23”共170項城市體檢指標體系。全面升級城市體檢評估信息系統平臺,開發移動端指標數據調查采集應用系統,在數據“統一收集、統一管理、統一報送”的基礎上,提高房屋、社區、街區實地調查效率和準確性,與CIM(城市信息模型)平臺、“穗智管”等系統互聯互通,實現了海量數據標準處理、智能精準計算、問題深度挖掘、信息動態更新和及時監測預警,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提供基礎支撐。 多方參與 建立“廣州城市體檢觀察員”制度,市、區兩級面向社會公開招募約800名城市體檢觀察員,舉辦城市體檢工作沙龍,邀請城市體檢觀察員提交年度觀察報告,讓“市民醫生”為城市把脈。 通過“線上問卷+線下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專項治理成效調查、城市體檢“進社區”等調查活動,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6年來公眾調查參與人數累計超過60萬人次。以2024年為例,第三方滿意度調查線上共收集超5.3萬份城市體檢問卷信息;線下選取全市11個區44個試點社區開展專項治理成效居民意見調查,共計回收2246份有效問卷,259條具體意見。 加強城市體檢宣傳與培訓。2024年發布《與您攜手,微光匯聚——2024年廣州城市體檢傾聽您的心聲》《做好城市體檢 助推廣州高質量發展》等動態信息。組織召開“住建大講堂”城市體檢專題講座,開展城市體檢培訓,參與人數超200人。依法公開廣州市城市體檢工作成果,充分保障市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試點先行 探索開展街區、社區級體檢。指導各區優先從老舊小區、舊城區、舊廠區、城中村、傳統商貿批發市場等類型空間中,遴選試點范圍,開展小尺度城市體檢工作。結合前期實地調查,完善小尺度體檢組織模式、工作方法和技術支撐。街區體檢以街道行政邊界為基礎,充分銜接城市更新改造計劃,重點查找公共服務設施缺口以及街道環境整治更新改造等方面的問題。社區、住房體檢以社區為單位,建立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專業單位、居民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組織培訓會議,對街道、社區工作人員進行指導,多級聯動推進住房、社區、街區維度體檢數據采集,對試點范圍開展全方位調查與評估。2023年完成11個街區、22個社區的調查,實地摸查住宅數量1370棟。2024年采取“全面體檢”與“跟蹤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選取全市22個試點街道、44個試點社區開展街區、社區、住房維度體檢,試點范圍內形成一棟住宅一個手冊、一個社區一本臺賬,實施全過程管理。 探索建立城市體檢治理示范區,完善城市體檢與城市更新工作閉環。探索“體檢+更新”一體化工作機制。組織各區政府結合城市更新實施范圍,申報城市體檢示范區;指導各區以街區、社區級體檢為基礎,開展更新片區、老舊小區、重要功能區的專項體檢評估,制定問題與整治任務清單,提出近、遠期治理目標與行動計劃。編制并實施有針對性的更新改造方案,定期對片區治理效果進行跟蹤、評估等。 鞏固提升 形成一套體檢報告成果。包括1本技術指南和3本體檢報告成果,包括案例集等。 形成一張空間分布圖。2024年,廣州市城市體檢工作共梳理出了4個維度17項問題清單,主要包括活力都市建設仍有待提升、交通出行管理仍有待改善、宜居城市配套存在短板等。 形成一份年度治理行動計劃。經過廣泛征求意見,形成科學、合理的任務清單與行動計劃。建立清單化、常態化的城市治理臺賬,推動形成有呼必應的快速響應機制,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 形成一個反饋督辦工作機制。包括將城市體檢成果納入政府工作報告。將問題治理納入各部門年度重點工作,印發落實問題治理的通知等,按季度收集城市問題治理進展和典型案例,形成督辦機制。 生成一批城市更新項目。開展城中村、足球場地設施等專項體檢。梳理城市更新片區存在的問題,結合城市體檢成果,策劃生成項目。會同相關主管部門結合城市體檢的理念、方法與成果,策劃、生成了一系列的城市更新項目。打造了聚龍灣片區、花都區北站東側片區城市更新項目等系列示范項目。 |